随着人的审美层次的提升,我们不再说一本画册很漂亮,更习惯说很精美、很有品质。漂亮似乎更倾向于视觉,品质则偏向触觉,很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很有品质,有品质常常也很漂亮。一本高端的画册一定要很有品质。当读者拿起画册的那一刻,指尖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无法传递的触动,这种可以触摸到的品质一定会打动读者。那么影响画册品质的触觉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材料 画册的材料主要是纸张。纸张的肌理以及其特性对触觉的刺激影晌人们的审美心理,不同的材质往往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暗示。例如棉质纸张给人以柔软、细腻、温暖的感觉,塑料有冷的感觉,木质给人自然舒适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新材质不断地运用在
画册设计中,它们都带给了读者不同的感受。
纸张的选择无疑是一门大的学问,有时是设计的主体。一本优秀的画册必须选择合适的纸张。我想强调的是,纸张不在于多好多贵,关键在于适合和搭配巧妙。一些特别平常的企业宣传册设计费用收取标准纸张往往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最常见的牛皮纸、最廉价的瓦楞纸在表现一些艺术性很强的画册时往往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当然,一本画册有时需要多种纸张的穿插搭配,并巧妙地应用一些印刷技巧,以达到出奇的效果。
其次是印刷技术与特殊工艺 现代的印刷工艺已经发展到很先进的水平了,对材料材质的表面进行的技术性加工处理能让材料体现出非本材质原有的特征,这种印刷工艺广泛运用于现代书籍中。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含有自身所独有的特性和要点。而这些细节可能影响到书籍最后传达给读者的信息。例如冲压(压凹凸印刷)能制作出富有触感并彰显奢华的肌理效果。烫金银这种工艺能够在平面而且平淡的纸面上塑造出一个层次,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并且能够将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官予以巧妙的融和。这是科技发展的成果,我们应该巧妙地应用在创作中,但不宜滥用、堆集印刷工艺,这样会导致印刷成本过高,且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认为,要用好的印刷工艺,使其在作品中达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准握每一项印刷工艺的原理和基本常识。比如,起鼓、压凹工艺,并非什么设计都适合,效果最佳的是在单一颇色下直接起鼓或压凹,而对已经印有图案的形状做这种工艺往往效果不理想,另外有纹理的纸张也不适合做这种工艺,因为常常效果不明显;再比如,最常见的烫金、烫银,其实可选择的颜色特别多,各种不同深浅、色系的金银多达几十种,甚至蓝色、镭射都可以烫印,而每一种烫完后效果差异很大。
要想印刷工艺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必须充分了解,而且必须反复尝试,常常需要与工人进行反复的交流沟通,经过多次反复打样实验,再从中挑选最佳方案批,生产。据我所知,不管是吕敬人老师还是原研哉先生,在他们那些优秀印刷作品的背后,都有无数个日日夜夜盯在工厂的经历。所以,一个优秀作品,不是设计师坐在电脑边靠鼠标和键盘就可以产生,而是需要认真地结合材料与工艺才能最终得以落地实现。
然后是开本及重量 开本包括大小和形状,形状、大小以及重里都是影响阅读感受的重要因素,新颖的开本常常可以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大开本的画册适合平铺在桌上精心欣赏,袖珍小书可随身携带,方便翻阅。而画册的重量也会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铜版纸质地坚实,较重,阅读时有一种分量感;轻型纸很轻,感觉很舒适。开本大小、轻重没有好坏,全在适合。
触觉虽然不是审美最主要的功能,但是与视觉审美有若密不可分的联系。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谈到触觉时说“艺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从对体觉经验反应开始的”。触觉体验是受众参与融入设计当中有效刺激、反映受众的触觉感受。触觉的感受比视觉的感受更为微妙、细腻,更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视觉与触觉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感觉更加微妙,给人们一种新鲜刺激的体验,使设计品触动人心,让人坪然心动。